热门搜索:

聚焦企业成本怎么降 直接融资能否有更多担当?

    发布时间:2016-02-17 09:14:21    点击:
 长期以来,银行借贷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然而,近年直接融资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以债券市场为例,2015年交易所债券市场异军突起,全年共发行公司债券2.16万亿元,发行资产支持证券209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直接融资占比连续两年上升,但总体仍然偏低

  

  “2015年以来,恒大在交易所债市通过小公募、私募方式融资400亿元,债券市场给恒大带来了稳定的资金来源。”恒大集团总裁夏海钧谈起公司债的好处,很有感触。

  发展直接融资,能够为实体企业提供较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减轻现金流压力,降低其融资成本。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介绍,债券发行利率一般低于贷款利率,股票融资不需要利息支出,直接融资占比上升有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2015年,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24%,较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较2008年上升了11.3个百分点,已连续两年上升,也是历史最高水平。

  然而,尽管增幅不算小,但总体看,我国直接融资仍然偏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也不充分,难以完全适应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需求。

  

  有“亲和力”才有市场活力

  

  直接融资不仅能降财务成本,也有利于投融资双方直接对接,更好更快地将资金“血液”输送给实体经济尤其是创新创业企业,推动经济转型。长期以来,企业对直接融资也抱有很大热情。但是,实际情况中,直接融资显得“亲和力”不足,较高的门槛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主板市场处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顶端,能进入其中的是少数“幸运儿”。以创业板为例,主要是服务于创业创新型企业。这些企业通常处于快速成长期,对资金的需求较紧迫,对发行上市效率要求较高。与海外市场平均三四个月的发行周期相比,我国创业板市场1至2年的周期显得较漫长,部分企业甚至超过3年。

  主板的高难度,让很多企业把目光转向了新三板。2015年新三板挂牌公司大幅度增长,从年初的1500多家到年底突破5000家。然而,尽管新三板更“接地气”,挂牌相对容易,但与巨大需求相比,仍然显得不够,还有大量企业在等待进场。而且,挂牌公司中,能够成功融资的只是少数。

  适当降门槛,能够激发出巨大市场活力。这一点,在去年的公司债市场中得到充分体现。去年1月,修改后的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将发行主体由主要是上市公司“扩容”到所有公司制法人。这一改变不仅吸引了大量公司通过公司债融资,发行方式也更丰富,形成了面向公众投资者的“大公募”、面向合格投资者的“小公募”以及面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的私募。

  

  打造更强资本“快车”

  

  如何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让其在金融体系中有更多担当?专家认为,关键是要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建立一个市场化、广覆盖、多渠道、低成本、高效率、严监管的直接融资体系。

  近几年,直接融资市场化机制不断完善,市场效率提高。在上市条件上,2014年5月,创业板准入条件作了适度调整,取消了持续增长的要求,更加适应创新型企业业绩波动的特点。但是,现有门槛仍要求发行人盈利,导致很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创新企业无法进入。 

  有关专家认为,发展直接融资,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钱从哪儿来,投向哪里去”的问题。这一方面需要健全直接融资市场体系,拓展更多工具和渠道;另一方面应促进投融资功能平衡发展,为直接融资营造良好环境。其中,多渠道引导境内外长期资金进入市场,不断壮大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要下更大力气。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