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日化品牌“被收购” 不必太悲伤

    发布时间:2011-04-15 09:54:11    点击:
副标题#e#

  2010年12月6日,全球最大香水公司科蒂集团(CotyInc.)以“现金+股权”的方式、估值约为4亿美元收购丁家宜。这是继小护士 、羽西“外嫁”欧莱雅,大宝“联姻”强生(中国),丝宝“委身”拜尔斯道夫后,又一个民族品牌遭遇“被收购”。

  流传几个月的收购传言终于尘埃落定,中国品牌又多了一个“外嫁女”。中国本土日化品牌“被收购”的悲与喜同时再次上演:许多人再一次表现出惊呼、惋惜、忧虑、悲愤;也有一些人认为丁家宜“解脱”——科蒂不是“围剿”而是“解围”。依我看,日化品牌“被收购”,不必太悲伤。

  品牌“收购”是市场行为,不必太悲伤

  中国日化市场,是一个完全开放、毫无保护、国际化自由竞争的市场,起步迟、弱小的中国本土日化品牌目前自然无法与跨国寡头垄断公司一决高下。只能是在差异化的小众、细分市场觅食,在中国三四五线市场竞争、生存、发展。当行业竞争进入“品牌竞争”与“资本竞争”时代,面对跨越国际的大力度洗牌与高度整合,洋品牌为了继续保住它们的老大地位,为了谋求更多利润,必然举起它们的“资本大棒”,砸向本土日化“优质品牌”。

  本土日化民族品牌在遭遇这些跨国寡头的“围剿”同时,在终端市场KA卖场同样遭受不平等待遇(终端费用高,堆头促销档期不合理等),生存空间狭小,看不到未来。与其战死沙场,不如接受外资的“招安”——“品牌,养不大的儿,当猪卖!”。民营老板拿着几十亿人民币,赶紧逃离这个“围城”。从这点来看,一个民营企业,能够“卖品牌赚大把外币”未尝不是好事、喜事。再说,既然品牌如“猪”,卖啦可以再“养”,民族品牌不会消失。

  品牌“收购”是市场行为,在欧美、日经济发达国家也是这样发展过来的,通过不断的整合、集约,才形成目前的巨无霸。因此,日化品牌“被收购”,不必太悲伤。

  “被收购”的“民族品牌”不必担忧被“雪藏”

  被收购后的国产日化品牌,常常担忧被“雪藏”。从日化行业来看,目前外资收购本土品牌有二个目的:一是收购渠道、网络,为其迅速拓展中国市场服务;二是作为其产品或渠道“补缺”,为其形成大日化、形成综合竞争服务。企业创造“品牌”主要目的是为了赚钱。

  因此这个收购品牌能否为其赚钱,是否与其品牌战略、品牌体系冲突,是决定是否“雪藏”的根本。

  从目前来看,“被收购”的“民族品牌”中,只有“小护士”被“卡尼尔”取代其地位,“风影、顺爽”由于市场表现欠佳逐步不见身影,其他如“羽西、大宝、舒蕾、美涛”这些品牌依然活跃在市场,而且销售也不错。个人认为,“丁家宜”应该也不会被“雪藏”。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