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我国轮胎业再遭“双反” 企业积极自救

    发布时间:2015-08-18 10:44:22    点击:
中国国有轮胎企业被裁定的“双反”税率均超过100%,其他企业在40%左右。这意味着今后这些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必须要支付相当于产品价格1倍多的关税,两项关税叠加将大大削弱中国轮胎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美国此次“双反”的杀伤力远超此前的三年特保措施,对中国轮胎及上下游行业影响巨大,中国涉案企业200多家,涉案金额超过20亿美元,仅次于光伏“双反”案件。

  

  当中国车市进入到深度调整期之时,零部件轮胎行业的“出海”也面临着困境。

  当地时间8月10日,美国商务部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此前的裁定,发布了修改后的最终倾销及补贴税令。在这个税令下,中国输美轻型卡车及乘用车轮胎厂商将被征收14.35%至87.99%的反倾销税和20.73%至116.33%的反补贴税。

  从公布的最终税率和税率修正情况可以看出,除强制应诉企业赛轮公司和获得全国税率的企业没有变化外,其他企业由于税率修正造成实际执行合并税率都有所提高。佳通公司倾销税率由终裁时的29.97%提高到30.74%,获得分别税率企业的加权平均税率由终裁时的25.30%被提高至25.84%,退出本次调查的山东永盛公司反补贴保证金率由100.37%提高到116.33%。此次裁决对于中国国有轮胎企业打击甚大。

  “中国轮胎产品在美国市场价格低廉并非人为操作,而是市场决定的。美国此举不过是为了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卓创咨询分析师江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双反”实行之后,未来中国轮胎出口市场可转移到非洲、东南亚等一些发展中国家。

  事实上,记者也从相关企业了解到,部分国内轮胎企业计划采取增加对欧盟出口、海外建厂等措施减小行业冲击。

  在江云看来,美国市场出口规模的收缩,还可能会加剧国内轮胎的产能过剩问题。“国内轮胎行业也已意识到问题所在,开始进行行业整合,淘汰落后产能,一些轮胎企业扩张速度明显放缓”。

  

  影响显现

  

  事实上,中国轮胎业已经不是第一次遭遇“双反”了。

  作为中国轮胎的重要进口国,美国已经成为针对中国轮胎掀起“双反”最频繁的国家。

  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局副局长刘丹阳表示,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全球反倾销调查、连续9年成为全球反补贴调查的首要目标国,同时连续19年成为世界上受到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仅2014年就受到97项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其中,中国轮胎企业更成为“双反”重灾区。

  据悉,美国曾于2009年9月11日到2012年9月26日对中国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将税率从原来的4%调高为第一年35%、第二年30%、第三年25%,成为“双反”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原以为可以摆脱高税率的中国轮胎业,却再次迎来了美国的“双反”大棒。7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从中国进口的乘用车及轻卡车轮胎“双反”对美国产业是否造成实质性损害进行了投票,最终6名投票委员会3∶3的平局结果被视为肯定性裁决。

  修正后的税率结果显示,在“中弹”的中国轮胎厂商中,获得分别税率的企业要承担的“双反”税率为39.33%,全国税率为107.07%,退出本次调查的山东永盛则要承担高达192.79%的税率。

  “对于双反税率接近200%的企业来说,意味着美国大门基本关闭了,如果再支付相当于产品价格两倍的关税,那么在美国市场上基本就不具备什么竞争力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指出。

  “可以预见的是,国内大部分轮胎企业的业绩将会下滑。”一位轮胎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双反’税率执行后,因为成本问题,出口量必然会大幅度下降。”

  事实上,自2014年6月美国对中国轮胎启动双反调查以来,负面影响已经显现,中国轮胎对美出口量骤降。据统计,2015年1至5月,小客车橡胶轮胎出口量为68.1万吨,较去年同期下滑23.8%,输美轮胎12.8万吨,较去年同期下滑40.7%。

  来自工信部的最新统计显示,2015年上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国内轮胎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并且轮胎出口受到美国“双反”案严重影响,市场价格大幅下降,行业平均开工率60%左右,比去年同期降低10多个百分点,出现“量价齐跌”的局面。

  据相关人士透露,虽然一些企业对美国的轮胎出口业务目前仍在继续,但已经维持不了多久了。“随着订单持续减少,两个月后,中国轮胎将基本上退出美国市场”。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秘书长徐文英也对外表示,美国此次“双反”对中国轮胎及上下游行业影响巨大,中国涉案企业200多家,涉案金额高达33.7亿美元,仅次于光伏“双反”案件,直接影响35万轮胎产业工人的就业问题。此外,由于轮胎是橡胶工业的龙头行业,其运行状态还影响众多配套行业,保守估计将影响超过100万上下游产业工人的就业问题。

  

  产能过剩

  

  行业数据显示,中国乘用车及轻卡轮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较高,中国轮胎产量40%都要出口,其中美国是中国轮胎出口主要市场,占中国轮胎出口总数的1/4左右。

  “一旦美国市场出口规模缩小,整个轮胎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也越发尖锐。”橡胶行业研究员张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记者发现,随着“双反”大棒袭来,美国市场在中国轮胎出口中的占比已悄然改变。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轮胎厂商对欧盟的出口量首次超越美国,达到4870万条,同比增长7.7%。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转移并非一帆风顺。据介绍,欧盟轮胎标签法对在欧盟销售的轮胎产品燃油效率、滚动噪声和湿地抓着力等级进行了严格规定,不少中国轮胎企业的产品并不能达到要求。

  据了解,部分实力相对雄厚的国内轮胎企业尝试海外建厂来开展业务,如赛轮集团将在越南形成年产780万条半钢子午胎、1.5万条全钢工程子午胎的工厂;而玲珑轮胎已在泰国投产年产1200万套高性能半钢子午线轮胎和12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的产能。

  在部分轮胎企业看来,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等橡胶原产地,虽然能够降低天然胶的采购价格,但也带来另外的问题。“中国已形成了完善的轮胎产业链条,但大部分东南亚国家还并不具备这样的产业链。”一位中国橡胶行业协会轮胎分会专家介绍,东南亚建厂后轮胎生产基地仍需从国内进口一些原材料,这反而使海外生产成本上升,“一些厂商呼吁减免这些原材料的出口关税,但并没有什么进展”。

  分析认为,中国轮胎企业的品牌力和技术能力在国内,尤其是乘用车市场中仍很难同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竞争,因此产能过剩所引发的行业整合和落后产能淘汰仍不可避免。

  

  积极自救

  

  近些年来,由于“双反”常为美国所用,中国政府和企业也不像以往那样处于挨打的位置,面对不利处境并不气馁,应诉能力越来越高。

  历时一年多的美国对华集装箱“双反”案就出现“大逆转”,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今年5月19日最终否决了美国商务部4月份对上述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的决定。这是近年来中资企业作为抗辩主体取得案件胜诉的成功案例。

  因此,张青认为,在此次美国对中国轮胎实施“双反”事件中,企业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也要学会据理力争,团结起来积极上诉。

  据悉,美国对华集装箱“双反”案在上诉过程中,相关企业紧密配合中国商务部,还联合其他企业,争取了美国90%以上客户的支持。

  “你对我不仁,我就对你不义。你不创造良好气氛,我们也只能公事公办,对你们进行反制,让美国下次再对中国实行‘双反’前要谨慎。”白明称。

  白明认为,不应诉、不反制,肯定要输,而主动应诉并进行反制还有可能赢。此外,还应主动出击,不必等到美国起诉后再反制,这样,双方容易形成动态平衡,让对手认识到中国的厉害。势均力敌才能谈判,谈判才能把市场这块蛋糕做大,最终获得双赢。

  与此同时,在白明看来,美国“双反”并不完全对美国有利,更可以说是一项“损人不利己”之举。“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供应链国际化的背景下,美国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违背了世贸组织相关规则,不仅严重损害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也令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不必要的损失。”白明认为,美国打压中国的轮胎产品,自己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中美之间的轮胎产业存在错位,中国轮胎主要占据美国中低端市场,即使卡住中国产品,其他国家同档次产品也会填补美国市场的空白,高端的美国产品还是没有竞争力。

  另外,这次“双反”对于中国轮胎业未来发展来说,也未必不是一次机会。“之前中国轮胎出口严重依赖美国市场的现象,是极为危险的。低价格、低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张青认为,美国此举给了中国轮胎行业当头一棒的同时,也让行业开始反省,只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在国际上有更强的发言权。

  有分析师指出,在“双反”的重压之下,中国汽车轮胎产业链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那些逐步把工作重心转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生产的轮胎企业无疑将获得更多发展壮大的机会,积极推动轮胎产业机构调整,对中国轮胎行业来说,这是涅槃,也是重生。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