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从打工到创业 从创业到突围

    发布时间:2011-12-31 09:40:41    点击:

◎张金龙:从打工者到创业者

  张金龙,23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人。从家里到金华,火车要乘30多个小时。所以,他每年只回去一次。由于出身农村,父母的打拼,给年幼的张金龙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所有创业的冲动,只有一个:“不想让父母继续这样的生活。”

  

  大学是我创业的平台

  

  “创业是一个过程,大学给我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可能做事方式会不一样。”张金龙出了门,开了眼界,就做起了第一笔生意。大一时,花了2500元从金华农贸市场批了1000只孔明灯。“我们那没有这个。”他就利用春节前的15天时间,每天到集市上去卖。孔明灯每只零售10元钱,除剩余100只,一算也有6000元的赚头。

  张金龙读的是旅游专业,也到双龙景区做过实习导游,但是他觉得没劲。在老师的引荐下,张金龙认识了天下户外的“寻诚”。经过几次接触,张金龙提出在“寻诚”店里打工。他说,我不要工钱。就这样,他开始在店里独当一面,也渐渐摸清了做户外生意的规矩和技巧。今年3月,张金龙和“寻诚”商量,想在金职院校内办个户外俱乐部。“寻诚”很支持,还给他1000元创业金。

  

  创业三板斧

  

  “我怕毕业后直接面对社会,所以大学就开始创业。”张金龙谈起创业的初衷,就是积累经验。他和学计算机专业的余源合伙,在金职院创业园开了一家“天下驴友社”。两人是老乡,性格上又有些互补,做起来还比较顺利。“不能照搬‘天下’的那一套,我们面对的是学生,就要重新设计。”

  张金龙设计了几条线路,是些短途一至二日游的方案。为了适应大学生的需求,收费比较低。比如安地两日游,车费、装备、烧烤、活动、保险、领队等,打包价只要每人150元。“薄利多销,还要会营销。”为了推广,他和余源通过学生会活动、发送传单、设点展示等方法,去招揽生意。开业没多久,已经带过七八个团。“户外活动主要看天气,只要天气好,加上有好的包装,生意还不错的。”

  对于未来,张金龙和余源都有个5年规划。他们想开创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把旅行社团队游的实惠和户外驴行的自由结合起来。同时,还想推出旅游的电子商务产品。张金龙说:“我们就是靠服务,眼下赚不赚钱不重要,希望把每条线路都做得很完善,这样对将来的发展会有帮助。”

  ◎王家亮:小有成就到大有可为

  王家亮,24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0届的毕业生,安徽省六安市人。他在学校就是一个创业明星,关于他的经历,至今还在许多师生口中流传。

  大三时,他创立了一家启创广告设计公司。初生牛犊不怕虎,风风火火上马的广告公司还真让他弄成功了。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近一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54万元。

  

  从小广告公司到全国高校

  

  2010年7月,王家亮毕业了。他有机会留校,但没有接受。今年4月,他创立了速麦购物网,8月正式成立了金华市速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9月作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正式入驻金华经济开发区国家创业园科技孵化中心。

  速麦网以金华高校为试验田,最先开设金职院网上超市。11月,又开通了浙师大网上超市。王家亮说:“我们还在摸索营运标准、推广套路、管理理念,待金华地区发展成熟,立即向省内其他城市高校园区发展,进而发展到省外,组成一个具有全省乃至全国性质的高校购物平台。”

  

  成功从来不是偶然的

  

  “大学生创业倒闭率是很高的,但我坚信自己的项目会好。”首先,他的创业团队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三个合作伙伴,一个有技术专长,一个吃苦耐劳,自己负责全面,主攻创意和规划。他认为做事业要有信心,需要强大的内心;再则要思路清楚,规划要长远;当然,用好人也是关键。至于资金投入,在大学生创业初期要慎重,最好采取小步快走的模式,切忌好高骛远。

  朋友们都说王家亮精力好。他笑着说,这个确实的。“我们三个人,一天到晚好像打了鸡血似的。”王家亮每天凌晨3点睡,早上7点就起床了。他脑子整天转个不停,走路,或者开车,都会经常走错路,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会脑力超载。但面对任何问题,他都想得很开。

  (摘自《金华日报》 琚红征/文)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