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龙鱼大米在玩火?

    发布时间:2011-04-22 13:44:33    点击:
副标题#e#

  对于金龙鱼大米,很多专家认为其剑指高端的战略是清晰的,可笔者并不这样认为,如果战略清晰,就不会犯下“情感广告语”来进行“理智”的诉求,如此“低级”的错误,很难说是战略上的准确和传播上的锐利。

  生硬的情感诉求:“选好米,有稻理”

  本来,“选好米,有道理”,作为一句广告语,当然是无可厚非的,笔者觉得也是贴合高端大米营销本质的。但错就错在,益海嘉里粮油将支撑和演绎这句情感广告语的方式贴错了“标签”。

  “选好米,有稻理”,看了这句广告语,笔者立马想到十多年前刘德华代言的一个洗发水的广告:“相信我,没错的”。可那是什么年代?那还是中国改革开放伊始,市场经济的开端,现在还用这样生硬的传播:“我最好,买我吧”,这还有用吗?

  不要用什么严苛的技术标准来说服消费者,看看可乐的两大巨头,它们什么时候说自己的技术有多先进了?质量控制有多严格了?为什么它们不这样宣传,就是因为对这些日常的消费品而言,技术已经不代表什么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活的方式和生活的品质。

  再看看,OPPO手机和MP3,它是怎么宣传的呢?全部是韩国的元素,开始,消费者还以为它是韩国的某个时尚品牌呢,实际上业内人士都知道OPPO是步步高的产品,它为什么不去宣传自己的技术多好,为什么不用步步高的品牌,或者去宣传自己可以媲美iPod?

  空洞的理性支撑:“4个、5个、6个”

  当年,“乐百氏”纯净水是理性诉求的代表:“27层净化”,“娃哈哈”是感性诉求的代表:“我的眼里只有你”。最终“娃哈哈”取得了全面的胜利,直至今日。

  从消费者心理分析来看,什么是好米——色泽、香味、营养——尽管跟破损率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核心相关。想想也知道,你买米的时候,会一粒粒地去看有无破损吗?

  国内市场高端大米依然是泰国原产大米为主,给消费者的感觉第一因素是产地,然后才是外观和口感。当然,最终回头购买的原因还是因为“好吃”,这就是口碑的强大作用和泰国原产地大米品牌形象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所致。

  从这个角度说,无论是金龙鱼的原料基地,还是破损率,都不足以产生核心竞争力。再说,并不意味着有最大的基地,破损率低,就一定代表着比别人更有营养、更香、色泽更明亮。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金龙鱼的诉求在一个还没有形成品牌概念的市场中,显得有些空洞,其核心是对消费资源的占有显得“无力”。

  金龙鱼大米广告煞有介事地宣称:“5400多个国家级审定的稻米品种中选择4个珍贵原种”、“从全国43000多万亩水稻中,挑选了5个优质产区”、“国家标准不完善颗粒每万颗不超过30颗,金龙鱼大米不允许超过6颗”。听完这些有关质量标准的数字,笔者疑惑不解:数字的可信度有多少?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消费者对这些数字感兴趣吗?

  相比之下,“1∶1∶1”广告之所以取得成效,就是因为这种数字只是说明了营养搭配的平衡,与上面所举的一些数字成语有异曲同工之妙,简单,形象,易于传播和消费者记忆。

  从品牌战略而言,金龙鱼大米与金龙鱼食用油是完全不同的品类。食用油“品牌”可以制胜,而高端大米,用以支撑“品牌”的不仅仅是数据和金龙鱼的“大名”。纵观高端大米的“历史”,情感性、习惯性消费和原产地的归属感,占据了绝对的“领导意识”和地位。

  况且,金龙鱼大米的价格跟中粮原装进口的泰国大米价格基本一致,可想而知,消费者会选择哪一个?

  品牌延伸殃及原有品类的案例比比皆是。打造“全产业链”就能制胜的金龙鱼大米,为什么还要抱着金龙鱼这个“金字招牌”投身于前途未卜的高端大米之争?为什么对于消费者购买时不太关注品牌的大米,金龙鱼不启用新品牌或子品牌,笔者不得而知,但甚为遗憾。

  特仑苏能成,金龙鱼为什么不行?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