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互联网营销谁比谁玩得更精彩?

    发布时间:2015-06-19 09:33:16    点击:
 6月16日晚间到17日早晨,申城普降大雨,满是积水的路面转瞬成了“河道”,各路直播帖也通过社交网络,实现了多处地标的“水景”展示。

  在车已成舟的调侃声中,有网友自发制作了“滴滴打船”的App开机页面,在微信朋友圈引发热议。而后,某打车软件干脆将实时地图的汽车图标改成了木船。这番富有自我调侃意味的行为,立即惹来众多截图、晒单。紧接着,各种模仿纷至沓来。

  社交网络的逻辑,有别于传统的机构化商业思维。中介的权威性逐步消解,人与人、点对点的连接,逐步导向鲜明的个性。“你若端着,我便无感”,是用户的普遍心声。相反,有种、有料、有趣、有爱这四类,则日益受到追捧。

  企业或机构品牌的“玩法”,本质上是一种人格化的尝试。通过可感知的“小花招”,塑造有趣的人格,令更多人关注、参与、传播。固然有思路上的高下、执行中的优劣,但新的互联网营销文化,已成铺天盖地之势。

  时代在改变。自从社交网络风行,裂变式的传播路径,使得同一个热点,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形成传播声量。

  拿暴雨为例,传统的收集、编辑、择取、发布,迅速被用户自行拍摄、上传取代。由此,事件的基本样态,建立在大量用户生成内容的基础上,最终再由媒体机构进行专业的归总。

  而用户生成内容的另一个特点,则是语言的另一番生动。大雨如注的“魔都”上海,四下在比较,何处的“海景”更迷人。跨区的约见,叫做“漂洋过海来看你”。重要的会晤,说声抱歉,还不忘缓释尴尬“我马上就下船”。

  如是背景,新的话语样态就顺理成章地诞生了。

  当“反手摸肚脐”成为衡量胖瘦的重要指标,围绕猛吃发胖、坐车变胖的营销如影随形。某点评网发布了“道歉声明”,为提供了众多美味餐厅而“致意”;众多打车软件也因为提供了打车需求,减少了步行时间,而戏谑地说了抱歉。

  相应地,或许是看到网友对“打船”的诉求,优步祭出了修改图标的“绝招”。此后,众多跟风者,又在原图的基础上,完成了进一步的修改。事分两说,盲目地追随,非但缺乏创新意识,说到底还是无能的表现。但始作俑者,却收获了击节称赞。

  毕竟,在短时间内修改产品设计,引领创新的玩法,需要执行力,也需要胆识。更关键的,是对互联网和用户的洞察。

  在眼下的众声喧哗里,资讯信息固然要保有特定的通路。但关乎其间的传播方式,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如果将信息作为元文本,在此基础上的再生产,或许才是互联网时代的大众化内容。围绕上述内容的玩法,也变得异彩纷呈。理解这一点,才能洞察泛娱乐背后的典型用户和典型需求。

  当然,话说回来,声量从来不是判断重要性的唯一指标。正在发生的互联网传播转向,仍旧需要更专业的内容和更稳重的基调。只是,过往那种动辄以媚俗、庸碌、低级加以批判的心态,不妨放宽。而真正坚持自我的格调和品位,也能够在不讨好、不附庸的前提下,找到合适的圈层。

  互联网如此,互联的方式不止一种。所有新认识,都肇始于这一基点。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