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制盐工业 抗战中依旧傲然发展

    发布时间:2015-06-19 09:31:16    点击:
四川省自贡市是历史悠久的“千年盐都”,地处其中的久大盐业(集团)公司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配套最全的井矿盐企业集团。久大盐业的前身是1914年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在天津塘沽成立的久大精盐公司,其发展跨越了两个世纪,拥有百年发展历史,并经历了抗日战争时期,也就是在抗战爆发之后,久大公司才从天津搬迁到四川自贡。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目前久大盐业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井矿盐行业的龙头企业。

  

  范旭东研制精盐

  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奠基

  

  上世纪初,国内社会动荡,刚刚从封建社会走出来的中国,像一个初生的婴孩,工业技术等诸多方面与世界有相当的差距。在化学工业方面亦如此,制作盐、碱这些必需品的技术很落后,大部分都需要从国外进口,甚至被国外的企业垄断,价格无法自主,供给也得看他人脸色。

  而盐不仅是生活上的必需品,在工业方面也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不过那个时候国内生产的土盐品质极差,其使用范围也极其狭窄。那时候的制盐方法基本上都是依靠简单的生产工具进行手工操作,生产出的粗盐纯洁度低,氯化钠含量仅为60%左右,远远没有达到食用盐标准。不仅如此,粗盐杂质含量较多,长期食用,对人体不利。

  与此同时,国外的盐用途广泛,制盐技术先进,品质很高,甚至连喂牲口的盐的氯化钠含量都在85%以上。随着国门逐渐打开,高品质精盐也开始流入国内。但是这些精盐被外国公司垄断,制盐技术也严格保护,甚至民族资本家范旭东被派遣去国外考察盐务的时候,也遭到了冷漠对待。不愿受制于人,范旭东表达了自己筹办建盐厂的志愿,并得到了梁启超等人的支持和帮助。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1914年,在塘沽开始了研制精盐的实验,化学专业毕业的范旭东经过无数次实验,成功让粗黑的海盐蜕变成雪白的精盐,氯化钠含量达90%以上。由此,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精盐制造的企业——久大精盐公司应运而生,掀开了中国数千年制盐史的新篇章,并奠定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基础。

  

  时势造英雄

  浓墨重彩书写中国制盐史

  

  范旭东带领他的团队苦苦钻研,自力更生,终于攻克了技术难题,生产的精盐品质极高,价格也相对便宜。

  产品虽好,但在久大公司成立的最初几年,困难还是一直伴随左右。那时,中国还沿用清朝的专商引案制度,盐商凭政府发放的运销食盐特许证(引票),向政府缴纳一定的税额之后就可以在指定的盐厂收购食盐,并运至特定的区域进行销售。引票代代相传,形成了各大盐商家族,垄断食盐的销售。

  久大公司成立之时,虽然很多地方已经开始进行盐政改革,但是旧盐商的势力依旧不容小觑。久大采用先进机器设备进行生产,运用铁路、轮船等现代交通工具进行运输,并在各通商口岸建立销售网络,打破了原有的食盐运销制度,这使得旧盐商的利益受到冲击,他们纷纷阻挠久大销售精盐。首先是长芦地区的旧盐商,想方设法阻挠久大在天津设立支店以销售精盐。而两淮地区的旧盐商就算在发生盐荒的情况下,也不愿意代销久大的精盐。这些旧盐商,不仅阻止当时的灶户向久大供应粗盐,甚至要求北洋政府禁止久大继续生产。可见,久大投产之后面临着旧盐商势力的广泛抵制。加上外国盐商的抵制,久大头几年的销售步履维艰。

  不仅如此,久大公司成立之初处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地方军阀为了扩充势力和地盘,需要很大的军费开支,盐税作为既稳定又可观的税收收入,成为军阀们争夺的对象。当久大公司的销量逐渐趋于稳定增长的时候,其盐税也随之进入军阀的视线,成为军阀盘剥的对象。此外,还出现了军阀与旧盐商勾结,联合对付久大公司,使久大生存环境更为艰难。范旭东曾坦言:“直到北伐成功,十年之间,无年不内战,内乱一起,一定向盐商要钱,盐商一定拿久大来搪塞,成了惯例。”更有甚者,军阀为了向已经一筹莫展的久大要军饷,还曾绑架过范旭东,以此来勒索久大公司。

  不管有多么强的阻力,新事物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久大公司在范旭东等人的带领下,与旧盐商、洋盐、军阀等不断斗争,与此同时努力钻研改进技术,克服了重重困难,让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创建出我们自己的民族企业品牌。

  范旭东将久大生产的精盐送到袁世凯的餐桌上,受到好评,并由此得到了长江一带5个口岸的销售权,其销售市场扩大至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到1918年,久大公司已经由两个厂发展至了6个厂,并在同年接收了德国在塘沽的铁路支线,收买了沿海河的俄国码头,缩短了精盐运销的时间和路程。

  到1925年,久大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精盐制造企业,产量由最初的3万担发展至50万担,公司的资产也由5万元扩大到250万元。久大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也逐渐凸显,其生产的“海王星”牌精盐,无论纯度、色泽还是价格都足以与国外的精盐媲美。

  久大公司的成立和发展结束了中国人食用粗盐的历史,并对中国的精盐制造业、打破旧盐商的专商制度以及夺回精盐利权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不仅如此,在久大公司的带动下,滨海区域第一次发挥了其强大的工业辐射作用,其他新兴的盐业公司也纷纷成立起来,并效仿久大公司。

  久大公司在中国的工业史上以及制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其市场眼光并不仅仅停留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市场和影响力。一战结束之后,范旭东就收回了日本在青岛的盐厂,并要求日本每年要购买一定数额的青岛精盐。1924年至1935年期间,久大公司还将自己的产品销往到朝鲜、南洋、日本等地。1936年,范旭东在江苏大浦创办久大精盐公司大浦分厂,并将久大精盐公司改组为久大盐业公司。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范旭东将久大迁入四川。

  

  迁入自贡 为长期抗战做准备

  

  “七七事变”之后,华北、华东地区均处于日本的直接威胁之下,许多企业工厂都纷纷往内地搬迁。怀着强烈爱国思想的范旭东决然不与日本人合作,将久大和创办的天津永利碱厂迁入内地。此次的搬迁也受到当时政府的支持,并接受了政府的100万元拨款,以帮助其在四川重新建厂。

  久大公司地处天津,在日本入侵天津之前,范旭东就将久大盐厂的工人全部撤出,据统计,久大先后撤走了大批关键设备和上万张图纸,另外还撤走了技术员工及其家属1000多人,为其在西南重建化学工业保存了实力。

  当久大公司迁入四川之后,便选定了自贡市自流井的张家坝为久大公司在四川重新建厂的地址。事实上,当范旭东宣布要在自流井建厂的时候,也遭到了当地盐商的反对和抵制,不过双方经过反复的沟通协商,终于达成了协议。1938年,久大公司成功在自流井设厂,并于同年的“九一八”这一天开工制盐。

  范旭东是一个具有深深爱国情怀的实业家,他兴建化学工业、研发化工技术等都出于其爱国情感和实业救国的思想。在战火纷飞的时候,他更加想为国家做出贡献,而把大后方的经济、工业等建设好,以支援抗战是当务之急,所以当久大公司和永利公司迁入内地之后,很快,范旭东就带领相关人员重新建厂,并投入生产。

  久大公司选在自贡自流井建厂,是经过深思熟虑、多方考量才决定的。当时沿海地区失守,海盐供应中断,盐的供给都寄托在四川的井盐上面,但产量有限供应不足。1938年,国民政府下令增加川盐的产量,而自贡作为千年盐都首当其冲,增产以救急。

  基于此,范旭东就将自贡纳入重建厂址的范围中。自贡本地盐商虽然因怕自己的利益受损而有过拒绝的态度,但是在严峻的局势面前,经多方协商,支持久大公司在自贡设厂。

  自贡的井盐可以追溯至东汉汉章帝年间,素来有“千年盐都”的美誉,一度成为中国井矿盐的中心。自贡也因其盐业的鼎盛得到“富庶甲于蜀中”以及“川省精华之地”等的赞誉。

  一般而言,当时制盐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即晒海水为盐、采掘矿盐,以及凿井汲卤再用火煎熬。自贡的盐属于第三种,其盐卤资源丰富,这也是范旭东选择在自贡建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虽然自贡具有资源优势以及悠久的制盐历史,其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交通不便却是事实,加之制盐技术的效率相对较低,这就对自贡盐厂实现增加产量的目标产生了一定阻碍。而范旭东拥有先进的制盐技术,二者相结合,有效地利用了资源,促进制盐技术的改进,降低成本,使川盐的产量和影响力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公开技术 提升自贡制盐业

  

  由于地域因素,以前制约川盐发展的因素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交通不便。当久大公司决定在自贡重新建厂之后,范旭东便在写给川康盐务局局长缪秋杰的公文中就表达了这方面的担心,他表示川盐不能发展的原因除了技术之外,交通不便与燃料供给的不自如也是重要原因,所以改善交通状况亟待解决。

  缪秋杰对此十分重视,在其任职期间,对自贡的公路、河道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其中对河道的整治达到300多公里。这使得自贡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方便了自贡盐卤资源的开发利用,当然也促进了川盐的发展。

  交通是发展的外部条件,事实上盐业发展的核心还是在于技术。久大公司拥有自己的科研团队,并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中国自主生产出大量品质高价格低的精盐。而自贡的制盐技术相对比较落后,成本很高,不利于战时自贡盐业的发展,久大公司的入驻,正好可以改良自贡传统的制盐技术,提高制盐效率和产品品质。

  1938年,范旭东向政府提出了改进川盐的建议,即改用钢质平锅及新式炉灶以节省燃料,增加产量;用机器压制砖盐,以代替巴盐等。同时,他还提出了久大在自贡建厂的两大原则,即久大公司的制造技术可尽量公开,让同业效仿;同行中有需要委托久大公司设计的,在双方契约允许下,将负责代办。

  可见,范旭东建厂的很大一个目的,就是推广先进的制盐技术,让自贡盐业得以更好的发展。事实证明,久大公司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对自贡制盐技术的改进起了助推作用,并在制盐的诸多方面都做了改进,研发出新兴有效的方法。在汲卤方面,自贡盐场开始由电力推卤代替牛力推卤,提高了汲卤生产效率,成本也降低了一半;在制盐方面,久大公司推行平锅制盐技术,也达到了节能增长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久大公司还在自贡率先开创了盐化工业,在制盐后的母液(即卤旦水)中提取出多种化工产品,而这也使得自贡终于有了真正的盐化工业,意义重大。

  在久大公司的带动下,四川的其他各盐厂也都纷纷进行改革,大大提高了四川井盐的品质和产量。可以看到,在抗战持续的8年中,西南地区虽然人口剧增,交通也曾阻断,但是却从未发生过盐荒。而久大公司作为四川开工最早、设备较为先进的民营制盐厂,其作用不可忽视。

  1938年迁入自贡的久大盐厂,在抗战胜利之后,就将全部厂房设备交由川康盐务局接收经营,并改为盐业示范工厂,继续为川盐的改革贡献力量。1951年,自贡五家制盐企业公私合营成立了久大公司,其后又几经更替,于1991年成立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公司,一直发展至今,规模和影响力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如今的久大公司,不仅囊括自贡盐行业,成为千年盐都标志性企业集团,并且进军湖北应城和四川遂宁,总制盐生产能力近400万吨/年,占中国井矿盐总产量1/3以上,在行业中遥遥领先。

  目前,久大公司拥有中国盐行业唯一的综合甲级设计研究院,是全国井矿盐信息中心、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科技研究开发中心,并建立了行业制盐研究所、矿山研究所、盐的深加工研究所,掌握着中国井矿盐行业真空制盐核心技术和工艺、地下采卤核心技术和卤水净化处理技术,此外,还有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久大公司经历了百年坎坷,其夺目光辉依然闪耀。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