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强国的必经之路

    发布时间:2013-05-06 11:03:56    点击:

1979年以前,中国实行计划管理的“大一统”金融体制。1979年10月,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正式启动。30多年来,改革的巨大成就体现在,从整体上突破了传统的计划金融体制模式,基本建立起一个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金融体制模式。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这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指明了方向并确定了改革的基调。

  

  金改为经济发展所需

  

  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相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整体需要而言,金融体系的改革仍还需要完善。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确定了12项主要任务。主要任务涉及三个方面:深化制度改革与创新,允许金融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全国提供经验;加强完善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从根本上化解民间资本投资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资金供求矛盾;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护债权人利益。

  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将使民间资本运行更加透明,同时将民间金融活动纳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监管,使其合乎规范,降低风险。

  从中国经济改革角度看,温州金融改革具有先行特点,其不仅关乎区域金融开放步伐和小企业融资制度改革,更关乎金融自由化进程和路径选择。

  众所周知,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活跃。开展金融综合改革,切实解决温州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具有标杆意义。

  “正如当年的‘温州模式’代表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发轫,如今的温州问题则代表着我国民营经济将向何处去,中小企业该如何突破金融体制的瓶颈?民间资本该投放何处?这个问题,只有通过金融体制改革来解决。”温州的企业老板纷纷赞扬温州试点改革。

  在这个问题上,温州不是个特例,而是个典型,是个范本。不仅如此,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之后,全国不少地区也纷纷开始探索金融改革,其中以天津、深圳、上海的举动最令市场关注。

  2012年4月12日,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及包括深港银行人民币跨境贷款等在内的多项金融创新,引发市场热议。

  从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到其它地区纷纷开始探索金融改革,可以看出中国国内金融体制改革开始发力。此次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根本目标在于推动中国经济纷纷转型,向更高形态的“金融型国家”迈进。

  有分析人士称,无论哪个地方作为试验区,都将依据自身优势及国家的政策定位,踏上新一轮的金融改革之路,以带动当地及全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金改为经济结构所推动

  

  “改革开放前30年,制造业发展特别快;但是未来30年,服务业将会成为主要的发展态势,其中金融业的增长将会更快。”国际金融投资家联合会高层曾表示。

  金融业增长的加快必须导致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机构作为联系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纽带,对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强大高效的金融行业、完善功能健全的资本市场已势在必行。

  一方面,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有资本比重逐渐下降,民营资本比重逐年上升;新技术和先进的适用技术改造了传统产业,推进了工业化进程;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展壮大;产业结构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向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农业和农村结构发较大大变化等等。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比例还不足10%。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尤其是市场前景不明的高科技企业,很难及时获得有效的资金支持。

  这些国情的变化都将加速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2012年发轫于温州、深圳等地的金融改革仅仅只是开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改革正加速前行,向着国际化、法制化、资本多元化大步前进。

  

  金改的顶层制度设计

  

  2012年9月17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共同发布了《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其中许多趋势性指引,令各方关注。

  《规划》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包括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提升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健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

  《规划》从完善金融调控、优化组织体系、建设金融市场、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维护金融稳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七个方面,明确了“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重点任务。

  《规划》重点涉及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开放等改革内容;亦包含间接融资及直接融资等金融结构调整;在宏观审慎和微观金融监管方面,还论及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框架等问题。

  一位参与规划起草的央行权威人士表示,《规划》在理念上更加突出市场化的方向,强调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比如,《规划》提出了金融结构的调整,一方面是要调整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提升直接融资占比;另一方面是要调整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即打造多层次的金融结构,增加微小型金融及农村金融机构。此外,调控方式也要向市场化手段倾斜。

  金改坚持服务实体经济

  

  实行金融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展望未来,金融改革引领经济转型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2012年1月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特别突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在随后的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银行监管工作应当紧紧抓住实体经济这个基石,紧紧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个主线。

  央行高层也曾做类似表述。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监管趋势的变化,我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必须回归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创造社会财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对过快发展虚拟经济进行了反思,重新对实体经济发展予以高度重视。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针对我国个别地方和领域社会资本由实业转向投机市场、以钱炒钱、虚拟经济膨胀的现象,突出强调金融业必须牢固树立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凸显了金融服务的本质宗旨和主要对象,为我国当前的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

  而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较为清晰,即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增强产业创新和竞争力,提升效率,实现集约化发展。

  金融体系作为配置资金资源的核心环节,应当在推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目前,中国主流的银行信贷市场这种融资形式所要求的是相对稳定的、可以评估的现金流和偿还能力,以及相对较低的风险。

  据了解,奠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与转型长效机制的主要路径有:一是推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化的价格引导资金配置的方向;二是加快建设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多样化融资手段,逐步改变贷款融资占据主导地位的金融市场;三是丰富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小微金融机构。

  放眼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发展,围绕如何服务和促进中国经济转型的大格局,进一步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围绕居民资产配置需求多元化和人口老龄化的现实做好变革,是下一步中国金融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