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之均衡生产
“均衡生产”,即:在一定周期内把产品流量的波动实现最小化。但“一定周期内”,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时间跨度。在丰田汽车公司,一般指一个月。汽车属于大宗物品,提前一个多月下单,客户是可以理解并接受的;但对于诸多其它行业(例如零配件生产行业),很多客户恐怕不能接受一个多月的订货周期。故“一定周期内”,在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解读,例如半个月、十天乃至一周。
均衡生产的实施可依次分为三个阶段:总量均衡、品种均衡、混流生产。
总量均衡,即在一定周期内(月、半月、周),每天都生产相同的数量。例如:某月共有客户订单要求生产4180个产品,该月开工日为22天,则每天需要生产共190个产品。
实现总量均衡是必不可少的。若不实现总量均衡,则容易出现“月初闲得慌,月末忙得死”的情况,一忙则会出现如本文开头部分的种种弊端;且下游工序若在领取数量方面忽高忽低,要么导致上游工序供应不及,要么供应过剩。但若只实现总量均衡,除非是生产单一产品,若是遇到“小批量、多品种”的订单,例如有三种产品,则易致A产品在生产,而B与C产品的生产线在等待、原料积压、人员无事可干;也易致B与C产品无法准时交货。所以,在总量均衡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实施品种均衡。
品种均衡,即在一定周期内,生产市场所需的多种产品品种。例如:某月共有客户订单要求生产4180个产品,该月开工日为22天。其中对A产品的需求量是2200个、B产品是1100个、C产品880个。则每天应生产A产品100个、B产品50个、C产品40个,即每天生产共190个产品。
若企业只有一条生产线,那只有把A、B、C三种产品同时放在这条生产线上进行混流生产了;或者产品A、B、C都有子产品Aa、Ab、Ac、Ba、Bb、Bc、Ca、Cb、Cc,则为子产品都配备专门的生产线,从成本、场地等因素来考量,一般就不太现实了,则更有必要实施混流生产。
混流生产,即在同一生产线上以均衡方式同时生产一种以上的产品,如图2所示。
混流生产需要按时间比例确定产品的投入顺序;另外,应尽量将产品A、B、C的节拍时间设计成相同或相近的时间,否则会出现堵塞和等待的情况。若实在无法做到几种产品的节拍时间相同或相近,则需要为节拍时间较长的产品增配人手或开小灶配备“旁路小产线”;或“放空”节拍时间短的产品等。
为了实现均衡生产,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改善措施:制定合理、精确的生产计划、零部件或原料的采购计划;贯彻标准作业;将设备、工器具、产线实现通用化,以减少换产频次和难度;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应尽量将零配件、制作工艺也予以通用化,以减少生产难度;必须实施快速换模(换线),以减少换模带来的效率损失;应将人员训练成多能工,以避免混流生产时的操作错误等。
实施均衡生产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令零配件使用量和生产负荷较为平稳;可消除闲忙不均带来的诸多被动(见本文开头部分);可迅速响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需求;可有效削减库存和缩短生产周期等。
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可教条地理解均衡生产。例如:当某月对某产品的订单数量是11件,就不必每天只生产0.5件(共22个工作日);也不宜一天只生产1件